[摘要] 近日,全省2018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“教育发展”考评揭晓,安源区以总分8.94分(共9分)的高分排名全省百县第一,这是安源区顺应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期盼,紧紧围绕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”工作目标,始终把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民生工程来抓,推动实现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的结果。
高位推进,力促办学资源均衡。该区坚持规划引领,高强度投入,制定了《安源区教育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《安源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》。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实现逐年增长,2018年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5.84亿元,比上年增长14.4%。按照“硬件建设标准化,软件建设优质化”原则,整合上级、区镇两级和社会力量办学资金,全面改善办学条件,实现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。近两年,新建学校4所,扩建学校4所,改建学校15所,修缮和改造学校28所,新建、改建校舍25650平方米。30所薄弱学校得到全面改造,校容校貌全部焕然一新。全面推进“智慧安源云教育”工程,投资457万元建设区教育城域网,形成城乡信息教育一体化。
强修内功,促进师资整体均衡。按照“外引内培”的思路,先后3次共派出170余名校长、书记赴上海、杭州、重庆等地参加中小学校长论坛、书记培训,选派20余名教研员和业务骨干参加第二届品质课程研讨会,选派教师参加国家、省、市、区级培训8375人次。通过联片开展教研教学活动,促进了城乡教师之间的大融合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大提升,两年来,全区共有216名校长、教师在城乡学校之间交流,交流轮岗比例达到20%,比省规定标准翻一番,优化了城乡教师结构,缩小了城乡师资的差距。
保障入学,力促教育机会均衡。近年来安排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2532人,在公办学校就读率达99%;各中小学校都建立了“留守儿童之家”,配备了心理健康室和心理辅导老师;每年募集100余万元的爱心资金(含物品),发给2700名留守儿童,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、社会各界的关爱;通过建立完善的残疾儿童少年确认、登记和组织入学制度,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,全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2.1%。
改革创新,力促教育发展均衡。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,采取撤并、片区联合,联盟办学等办法,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,缩小校级间差距,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进一步均衡。2018年开始,以安源学校、城区小学、城北小学为龙头学校开展集团化办学试点。2019年,正式启动集团化办学工作,主要在城市学校、近郊学校推进,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30%左右。目前,由城区小学、南台小学和北星小学组成的城区小学教育集团,由城北小学和区小学组成的城北片区教育集团,由安源学校、区第二学校、十里小学和曙光希望小学组成的安源学校教育集团已经正式运行。2020年,主要向农村学校推进,进一步扩大集团化办学覆盖面。集团内部师资和生源可以有序流动,进一步化解大班额问题。在2018年秋季招生中,出现了城区小学教育集团的龙头学校——城区小学一年级新生班级数和班额人数均较往年减少,而安源学校教育集团的两所农村小学——十里小学和曙光小学招生人数增加的喜人局面,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成效已初步彰显。
免责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房天下”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,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;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;文中所涉面积,如无特殊说明,均为建筑面积;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,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。